不屏摄,也是一种新的观影伦理

娱乐 2023-05-07 08:36:58
7阅读

本文转自:生活报

朱昌俊

这些天,你的社交媒体有没有被各种电影院里“随手拍”的电影照片、视频刷屏?近日,随着《灌篮高手》等影片热映,观众在电影院里掏出手机拍银幕的行为引发热议:“屏摄”是情怀,还是跟风?是分享,还是侵权?对此,影片方已发表声明呼吁“联合抵制盗录盗播行为”。

《灌篮高手》的热播,引发了一批中青年的集体怀旧。很多人观影时忍不住掏出手机拍下银幕的某个画面,然后分享“打卡”在社交平台,觉得这是一种“纪念”行为。从人之常情的角度,这种行为或许可以被理解,然而,根据《著作权》等法律的规定,对正在放映的电影进行录音录像,已构成侵权。在这个问题上,情怀的抒发也好,分享的冲动也罢,都应该让位于对法律和电影知识产权的尊重。

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普及后,有些观影者就把屏摄当成一种习惯性的行为反应。客观说,绝大多数人在观影时不自觉地拿起手机拍摄银幕画面,都并非是刻意要传播电影内容,更与制作盗版无关。但是,这是一个观影伦理所遭遇的新挑战。因为随时随地拍摄、记录、分享,在今天已经成为一种群体性行为习惯。正是因为过于习惯和自然,观影活动中,很多人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屏摄行为是错误的。电影知识产权受到严格的法律保护,拍摄、记录和分享电影内容,已经与此形成内在的冲突。

屏摄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们不仅要看到它对于电影版权保护的威胁,也应从中激发对观影礼仪的新思考——观影时随便拿出手机屏摄,会影响到他人的观影体验。在过去,观影时尽量少走动、不说话是基本的观影礼仪。此后,手机普及后增加了开静音、不接打电话等新的观影礼仪。到今天,不屏摄、调低屏幕亮度,则成为新的观影文明。现实生活中本就并不是每个场景、每个地方,都适合拿手机摄像头对准、记录。如果说现代社会中还有什么是需要“谨慎”使用手机的场景,那么,观影理应是其中之一。

其实,我们不妨将观影看作是短暂摆脱手机的一种选择,在这个场景下,把视线从手机的小屏幕移开,专注于电影的大屏幕。而喜欢某部电影,支持某位表演者,最好的办法也就是认真欣赏电影,而不是屏摄“打卡”。屏摄现象一再引发关注,每个人或许都可以借此思考,我们到底有多久没有在不拿出手机的情况下完整地看完一部电影了?我们是否能够在一部电影的时间里彻底摆脱手机?

当然,在反对屏摄上,也有必要增加更多文明观影的提示。比如,影院可以在电影放映前播放的宣传视频里,像提醒注意消防安全一样,对打电话、屏摄等行为作出更直接的提醒乃至普法:一方面,目前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屏摄是侵权行为,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另一方面,更多的提示,能起到一种观影文明意识的强化作用。

据光明网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精选推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