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疑惑不解”到主动配合——灞桥区用党建引领点燃城市更新工作的红色引擎
“在外面租房总觉得心里不瓷实,眼看着安置楼开始建了,心里就像吃了定心丸,舒坦多了。”在灞桥区迎十四运会城市更新项目安置楼集中开工仪式现场,老张高兴的说。
作为区域历史上投资最大、安置面积最大、受益群众最多的项目,该区仅用4个月就完成了8个片区11个自然村、6032户2.75万人的拆迁工作,不仅刷新了整村拆除的“灞桥速度”,更创造出城市更新的“灞桥模式”。拆除后又建起了16公里的绕城沿线景观带,落实“四最”要求启动8个片区安置楼建设,全面开启了绕城高速灞桥段沿线2万余名群众的高品质幸福生活。这些重大举措,是该区践行初心使命、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具体行动,也是该区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红色引擎为重点项目建设增添动力的生动实践。
主动扛起责任
服务大局提高思想认识
“俺祖祖辈辈都住在这,现在要把它拆了,心里像压了块石头,太难受了。”拆迁工作刚启动时,红旗街道湾子村村民老王难掩失落和不解。
面对群众的疑虑,灞桥区充分发挥区街村三级党组织的作用,统一思想、使命在肩、迅速破题。成立了区委书记、区长任“双指挥长”的指挥部,抽调13名优秀处科级干部组成办公室,负责拆迁工作的总协调,指导制定相关制度政策。指挥长亲自带队,深入一线踏勘调研,召集会议研究解决问题。街道党工委抽调60余名党员干部组建专班,走村入户了解群众想法,收集群众意见。拆迁村党组织发挥党员“熟悉邻里、沟通无碍”优势,分组、分巷成立党员小分队入户宣传动员,架起党群沟通的桥梁。
主动靠前指挥
扎根一线筑牢红色堡垒
“上级的重点工作在哪,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就要跟到哪,特别是拆迁中,更要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灞桥街道东西渠村党总支部书记李宏斌说。
该区始终抓住红色力量不放松,指挥部办公室临时党支部刚一成立,就庄严承诺“紧盯拆迁目标任务不放松,强化协调沟通,全力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街道党工委闻令而动,成立了由街村党员干部组成的片区拆迁安置临时党支部,700余名党员亮身份、亮岗位、亮职责,率先垂范、接受监督。拆迁村党组织不等不靠,组织党员公开承诺,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筑牢项目一线红色堡垒。
主动当好表率
示范带头践行初心使命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纺织城街道枣园苏村的老苏说,“只要党员干部带头,我们老百姓就跟着走,绝不给政府添麻烦。”
为引导党员干部当好示范表率,该区向区内外公职人员和拆迁村党员干部发出倡议,号召大家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当好拆迁工作的示范员、宣传员、服务员。倡议发出仅3天,126户党员干部完成签约,并带动318户亲朋好友签约,彰显了“党员干部齐上阵,内外联手促签约”的合力。签约后,党员干部主动让利于民,主动靠后领取选房号,把更多的好房源留给乡党们,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赞誉。
主动服务群众
站稳立场增强为民情怀
“短时间拆这么多户,搬家、租房都是个难事,好在党支部心里装着咱老百姓,免费搬家、联系租房,心里一下子暖了不少。”红旗街道马家沟的雍顺利说出了心里话。
该区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拆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群众反映的搬家难、租房难等问题,组建39支党员搬家服务队,联系了50辆搬家车驻村服务、随叫随到;主动联系周边村党组织和中介机构,搜集租房信息,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安排党员“点对点”帮助行动不便的群众和孤寡老人算账、搬家,用心用情服务群众,在实践中增强了为民情怀。
主动攻坚克难
重点突击保证工作成效
“拆迁工作面临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党组织想办法、拿措施,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红旗街道党工委负责同志谈到拆迁工作时说。
面对拆迁中的各种复杂矛盾和特殊情况,该区成立了环境保障组,配备法务团队,全程法律把关,解答政策疑惑,调节家庭矛盾。为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灞桥区在拆迁补偿中打出了奖励组合拳,设置“互帮互助奖”“集体清零奖”等,街、村党员干部联合组成“清零突击队”,入户做思想工作,充分保障了群众利益,加速了拆迁进度,唐家寨、神峪寺沟、马家沟、枣园苏等6个村在25天内实现整村清零。
主动包联跟踪
激发活力密切党群关系
“如何做到拆迁过渡期党员流动不流失、群众拆迁不拆心,是我工作的重点。”红旗街道三殿村党总支书记雍小牛在拆迁后说。
为此,街道党工委牵头建起了班子成员、村支部成员和党员参与的过渡期“三联三包”网络,规范街村干部定期走访群众工作机制。针对拆迁过渡期实际,开展了以“支部上线、党员上线、阵地上线,服务到家、送学到家、慰问到家”为内容的“三上线三到家”工作,建立“党群联系台账”和“党群连心日”制度,用心用情办好为民实事。
朱哲


来源: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