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绚烂光影永久珍藏

娱乐 2023-03-03 06:18:57
8阅读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巴金、蓝天野、马三立、杨宪益、黄苗子、金庸、余光中……自2002年9月开播至今,400余位嘉宾在吉林广播电视台《回家》栏目留下影像记录和文化档案,其中包括300多位名人生前的珍贵资料。已经摄制并播出近千集的这一栏目曾荣获海内外数十个奖项,也曾7次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大奖“星光奖”。

反映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波澜壮阔历史的电视剧《觉醒年代》,自2021年初播出后,在观众中引起巨大反响,曾荣获第33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等众多奖项。浙江传媒学院教授韩忠担任该剧美术指导,使这部剧的美术设计以很高的历史真实性和突出的东方美学特质得到广泛赞誉。剧中许多道具复原了百年前的风貌,将观众带入时代大潮。

2月25日,中国广播电视艺术资料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大会在浙江传媒学院举行。《回家》的影像资料和《觉醒年代》的两件道具——《新青年》《湘江评论》报刊复刻版被中心永久收藏。

中心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成立,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浙江传媒学院承担共建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保存和利用“飞天奖”“星光奖”“金声奖”等评奖推优活动中的优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展示等工作。

优秀广播电视艺术作品记录了时代的发展变迁,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见证,更是一笔值得珍藏的宝贵艺术财富。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表示,成立中心不仅能够更好地发挥这些资料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也为正面临内外环境变化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20余位知名专家和行业领军人物被中心聘为特聘研究员。

当天还举办了“新时代中国广播电视艺术优秀作品展”开幕式和“新时代中国电视与网络视听艺术创新发展”高端论坛。“新时代中国广播电视艺术优秀作品展”是中心打造的数字化“智慧广电”艺术展示平台,实现了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的融合。溢彩流光的展厅分上下两层、4个展区,浓缩了新时代中国广播电视艺术的辉煌成果,体现出其独特魅力。展览致力于“典藏活化”,将馆藏藏品以可视、可听、可触的多元介质方式融合呈现。

徜徉在展厅里,记者重温了大大小小的显示屏播放的优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品,许多人物和场景脍炙人口;摘下墙上的耳机戴上,获奖节目主持人悦耳的声音和精彩的节目亲切动人。在历史影音资料智能修复实验室,记者了解到这里有音视频信号监测、声音修复、视频修复提质和数字调色等7个实践平台。工作人员为记者播放了一段敲木鱼音频进行声音修复前后的效果对比,经过降噪等处理后的木鱼声明显更加空灵、优美。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曾为经典电视剧《西游记》等做过声音修复。

中心主任王俊杰表示,接下来他们将高质量推进中心建设,逐步强化中心的学术研究功能,计划举办“飞天奖”“星光奖”系列论坛,开展《中国电视艺术创作编年史》等课题研究,启动建设全国首个中国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艺术论文数据库,进一步扩展收藏的内容和品种等。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精选推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