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咸香味”

头条 2023-01-10 10:33:09
18阅读

本文转自:常州日报

□郏燕波 徐怡

咸货,对溧阳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据老一辈人讲,以前条件艰苦,难得吃上肉,但到了腊月,日子再难,每家每户也要腌上一点肉,留着过年招待亲友、供奉祭拜,因此,那时家家户户的门口总挂着咸货。

冬日,走进埭头镇南埝村,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咸香味”。村里的天目湖小胖子腌制食品厂里,架子上挂满了咸鹅、香肠等腌制品,在阳光照耀下闪着油光。戴志国和员工们穿梭在架子间,娴熟地翻动着咸鹅,使其晾晒得更加均匀。

今年54岁的戴志国有着30多年咸鹅腌制经验。年轻时,他离开家乡到周边城市寻找致富的路子。在外闯荡多年后,他发现溧阳的咸鹅深受南京、上海等地居民喜爱,于是瞅准商机回乡创业,从小作坊做起,于2004年创办了天目湖小胖子腌制食品厂。

“祖辈按老传统操作腌制的咸鹅,是让我念念不忘的记忆中的味道。”戴志国说,他的腌制技术从祖辈那传承而来,并结合现在人们的口味,不断创新融合。

每年冬季,戴志国的手机便响个不停,打电话订购产品的顾客络绎不绝。一位订购了上万元咸鹅的老主顾说:“皮薄肉厚、咸香四溢,5年前尝过一次后,每到冬天都想念这口。”

“做生意以诚信为原则,做食品就是做良心。”这是挂在戴志国办公室里的一幅字,也是他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天目湖小胖子腌制食品厂靠过硬的咸鹅品质逐渐打响了品牌,2008“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优秀成果展金奖、“常州市名牌产品”等荣誉的获得是对产品质量的最好佐证。

产品想要好,原材料一定要好。为彻底解决鹅的货源问题,2008年,戴志国赴扬州学习第一个国家级新鹅种——新扬州鹅养殖技术后,毅然在村里建起了30亩养殖场。依托扬州大学和溧阳市畜牧部门的技术支撑和埭头镇政府的大力扶持,养殖生产规模逐年增长,年出栏量可达3万羽。近年来,戴志国还与泰州养殖户合作,采取统一送雏、统一培训、统一技术、统一防疫、统一宰杀、统一收购的“六统一”方式,让优质的新扬州鹅源源不断地飞往小胖子腌制食品厂。

尝到“腌制食品”甜头的戴志国,在不断提高咸鹅产品质量的同时,还研制了手工香肠、精品五花咸肉等其他腌制产品,并注册了商标、设计了包装。目前,天目湖小胖子腌制食品厂有一个养鹅场、一家腌制食品厂、三家产品直销店,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农业产品营销模式。

在致富的道路上,戴志国提供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增收,还毫不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经验,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现在农闲了,在这边打工,几个月能挣万把块钱。”同村的潘梅珍说,她在这里干了十几年,既能赚钱补贴家用,又能照顾到家里。

经过30年的努力,“小胖子”系列咸鹅产品及其他腌制产品一步步从乡村走向了城市,知名度越来越高,备受各大宾馆、酒店的欢迎,各类咸货年销售额可达500多万元。

咸货是年货,是传统也是情怀。“希望更多人能因为一口好吃的咸货记住溧阳。下一步,我将尝试通过‘农村电商+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我们的腌制产品销售到更多地区,让更多消费者的餐桌上都有我们溧阳的年味。”戴志国信心满满地说。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精选推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