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把国之重器掌握在自己手中!上海经信系统这场访谈会透出这些信息

军事 2021-06-30 09:58:12
25阅读

“青年时代转瞬即逝,不能白活,要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奋斗。”党龄80年的新四军老战士、原上海市电报局党委书记黎明的视频对话在会场里回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一场市经信系统“听经信老党员讲红色故事,看经信新青年展担当作为”的主题访谈会在上海浦东供电公司举行。

访谈对话中,来自航天、船舶、电力、通讯、石化等关系国计民生领域的产业新青年与老党员共话初心之路。

1994年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发射前,在测试厂房内突发爆炸。那是“黑暗”的一刻。“为做好风云二号的归零,我和搭档李卿总师在西安某所住了40多天,埋头在实验室中。去的时候我们穿着棉衣,出来的时候已经是衬衣。”曾任风云二号卫星总指挥的徐博明回忆,1980年开始预研风云二号时,有人提议“造星不如租星,租星不如买星”,但中国气象局依然坚定地要发展我们国家自己的卫星。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

如今,风云四号已完成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的更新换代,今年6月发射的风云四号B星不仅完全覆盖我国国土面积,且囊括了西北太平洋、大洋洲等更广阔区域。由上海航天人抓总的我国风云气象卫星事业,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奋斗之路。

张国新来自江南造船,从事海军装备研制53年,我国海军多型驱逐舰建造出自他手。

2009年大年初一上午,171舰长、169亚丁湾护航编队副指挥员从亚丁湾打来一个电话。“我心里一阵紧张,通常舰长的电话是不好接的,当我接通电话时,‘新年好,我们感谢你为海军建造这么好的一艘舰。我在亚丁湾海上给你拜年!’因为春节,169编队指挥员每人才有一分钟与家属通话,舰长把一分钟留给了我。”张国新透露,2008年169编队担当起我国海军第一次执行亚丁湾海上维和国际使命。在没有陆基保障情况下,169舰、171舰在海上连续航行124天,各类设备完好率非常高。

江南造船的青年代表于洋说,参与这些项目时他们还是刚刚走出校园的新人,平均年龄只有24岁,但公司给予充分信任,正是这份信任,使他们迅速完成了从江南新人到创新主力军的转变。于洋说,“在这里我还想向张老师说一声,谢谢你的指引和传承。”

新老两代江南造船人薪火相传,为国铸舰

从航天到造船,上海经信人将国之重器的研制掌握在自己手中坚定信念,助推中国科技翻越一道又一道雄关。

于黑暗中点灯,更觉长风浩荡。

在国网上海电力的中国亮起的第一盏电灯视频里,大家看到了照亮中国黑夜的第一束光。蓝毓俊今年80周岁,作为电网生产技术领域的专家,他是最早一批参与到高压直流工程建设的领军人物。“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已经是世界高压直流输电领域的领军者,并已登上世界高压直流工程的顶峰。”而此前一直到80年代,因为供电能力不足,居民用电和工业用电没办法兼顾,定期停电无法避免。

韩志浩曾任上海石化股份公司总会计师,在现场讲起50年前“解决八亿人民穿衣难”建设工程原委。“这是49年前国家计委一份报告的影印件照片,上面清晰地印着毛泽东主席圈阅、周恩来总理批准的手迹。”韩志浩说,此后就是在杭州湾这块荒滩上,“第一代上海石化人在围堤的205天里,围出了706公顷建设用地。当时,雨天多达110天,雨落到饭碗里,就当“茶淘饭”;没地方住,把猪舍改造下,称为“猪公馆”;把旧车厢收拾下,成了大家的“隧道新村”。

1972年2月,由毛主席亲自圈阅,经周总理批准,我国引进了四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其中一套化纤设备落户上海金山

时代在变,初心不改。上海石化青年代表蔡莺莺说,长期以来,碳纤维技术被日本、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拥有并掌握,如今经过多年奋斗,成功在工业化装置上生产出了12k小丝束碳纤维,一举打破国外垄断。

曾任上海市长途电话局副总工程师的张之霞,在现场回顾了我国海光缆的发展史,从70年代开始,上海电信人建成开通中国第一条海底电缆,此后又承担了参与二条国际海底光缆系统的重任,一条是连接33个国家和地区的亚欧三号国际海底光缆,一条是中美海底光缆。

新一代上海电信人王凭回忆,2011年日本发生9.0级地震和海啸,跨太平洋的海缆通信严重受损,中国电信崇明登陆局通过日夜奋战,仅用几天时间便将日本出口的海缆数据调度至上海崇明出口,承担起了亚洲数据通信出口的重任,将亚洲至美洲跨太平洋的海缆通信恢复到正常水平。

从电力、石化到通信,一代代产业人在接续中奋勇向前。市经信工作党委书记沈军表示,推进产业强国是一场接力跑,上海经信人将传承生生不息的革命薪火,拿稳接力棒,书写新时代产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新篇章。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精选推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