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湘龙街道:党建+“五社联动” 绘出养老“幸福圈”

头条 2022-11-05 00:09:07
8阅读

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今年以来,长沙县湘龙街道湘润社区通过湘龙“益家人”三基基地赋能,在过去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机制基础上,将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纳入其中。从“三社联动”到“五社联动”,湘润社区通过激发基层养老服务内生动能,构建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基层共治格局,形成基层养老服务的强大合力。

老有所养

用陪伴呵护最美“夕阳红”

“杨奶奶,身体还好撒,徐爷爷又出去收东西了?”“是的咯,年纪大了闲不住,天气好就出去了。”日前,湘龙街道龙塘小区杨泉山老人家热闹非凡,长沙市德邻扶老公益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周可可陪着老人拉“家常”。

杨泉文老人今年70岁,和老伴两人独自生活在小区里。看到周可可一行的到来,杨奶奶忙不停地招呼着大家坐下,然后又去忙乎着准备茶水。杨泉文老人说到,十年前在农村的房子拆迁之后,他们一家就搬到龙塘安置小区居住。后来随着两个儿子搬了出去,家里也越来越冷清。

“刚搬来的时候,还经常到以前的老‘邻居’家里串串门,后面这些年,年纪大了,老‘邻居’也越来越少,也很少串门了。”杨泉文说,拆迁之后他们老两口在安置小区置办了物业用来出租,每个月收的租金完全可以满足家里的开销,但是他们俩经常会出门去收废品。“赚不赚钱都无所谓,就当逛街了,家里太安静了。”

在龙塘安置小区,跟杨泉文老人情况类似的老人并不少见。“杨奶奶的情况还好一点,两夫妻还能相互扶持。还有些独居老人,平时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湘龙街道湘润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周小虎说,这些老年人生活中并不缺衣少食,他们更多地是需要“陪伴”。

“一开始是我们社区干部去走访,今年我们又引进了社会公益力量,尽可能多的让老人身边有‘陪伴’。”周小虎介绍,定期到老人家里走走、陪空巢老人聊天解闷,逢年过节带点小礼品串串门。“老人有了陪伴、有了倾听他们故事的人,整个人都会变得开朗,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

老有所乐

让老人安享金色晚年

龙塘小区,作为一个安置小区,大多数小区居民都要经历生活的迅速转变,很多居民都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老年人尤为更甚。

“老人们在田间地头忙了一辈子,突然间闲下来,很多老人都会不知所措。”湘润社区工作人员周鑫瑶说,从熟悉环境到陌生环境,老人们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只能待在家里。时间久了与社会脱节严重,老人们就更加不愿意动了。

“这是个恶性循环,我们第一步就要让老人们动起来,愿意从楼上下来。”周鑫瑶介绍,在社区的组织下,小区里组建了太极队、舞蹈队等多支兴趣爱好小组,同时还利用每周四的“老年课堂”平台,将一些生活的小常识教给老年人。

“现在去个超市都要扫场所码,但是很多老年人又不会用智能手机,这也打击了老人们出行的积极性。”周鑫瑶说,现如今社区很多业务都可在网上大厅办理,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不仅可以方便出行,更能享受到不出门办理业务的便利。

老有所为

让老年人被需要

“让社区的老年人在享受养老服务的同时,能够发挥所长,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让老年人不仅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更能老有所为。”周小虎感慨,“让老年人被需要”也是社区在养老服务中新尝试。

“有段时间没来了,最近去哪里了?”“到崽那边待了几天,昨天才回来。”龙塘安置小区文检武老人家中,一间书房被收拾成理发间,文检武手上的动作娴熟地操作着,一边与顾客徐德林闲聊着。

一个工具箱、一把椅子、一块围布,这是文检武老人当年讨生活的“家伙事”。55年过去,当年青涩的学徒已经成为一名被街坊认可的“老师傅”。虽然设备简陋,但来找文检武老人剪头发的老顾客却不少。“他手艺好嘞,那些年都是他帮我剪的,我也习惯了。”徐德林说。

从手动推剪到电动推剪,文检武的“家伙事”一直在更新着。与之相反,剪发、剃须这套老流程却仍被保留着。“从学徒开始,这些流程就是规矩,现在我剪一个头15元,价格可以低但不能少,这也是规矩。”文检武说,对上门来剪头发的顾客进行收费,这是对自己手艺的认可。同时对一些困难老人他也会免费上门服务,这是湘龙“益家人”的温度。“同是‘益家人’,就要为大家庭做贡献。正好我有这门手艺,给社区的老年人带来方便和一头‘好发型’,是我力所能及的事。”

如今,在湘润社区,像文检武这样服务和“反哺”社区的老年人随处可见。以湘龙“益家人”三基基地赋能,社区将养老服务和基层治理工作相结合,一批批“银龄老人”走进社区、回到小区,在新的岗位上找到了发挥余热的新舞台。(尹理 周靓)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精选推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