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星星颗颗亮

头条 2022-11-04 06:27:01
5阅读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 杨秀学

2022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六早上,电话骤然响起,一看是勇弟打来的,约我去小文家体验“农家乐”。我欣然应约。

下午3时许,我们一行4人,在凉风、细雨中,驱车从凯里出发。约二十分钟后,我们便抵达此行的目的地—下司镇德兴村。

走进主人家的院坝,一派繁忙、喜庆的景象映入眼帘:主人一家人正在杀土鸡、洗菜蔬、刷锅生火……小文一家为了款待我们,早已忙开了。和小文一家人见面寒暄之后,离开饭的时间尚早,我便与同行的潘兄顺着村寨小巷溜达,意在观赏这个美丽村寨的村景寨貌。

农舍旁绿叶扶疏的枇杷树上,挂满金黄色的枇杷果,犹如村里人那绽开的真诚质朴的笑靥。我们路过一户人家门前,有一个约莫50来岁的男人坐在门口抽烟,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在门前的坝子上玩耍,他们应该是这户人家的主人。敞开的大门旁边放着一根凳子,凳子上放着一只塑料篮子,篮子里有两三簇有些萎蔫的枇杷。

我们主动跟主人打招呼:“在家啊。”

见来的是陌生人,主人却没有一点戒心的样子,而是很热情地让座,问:“你们是哪里来的客人啊?”

“我们从凯里来,到你们寨上小文家做客,没事在寨上转转,看风景。”

“哦,这样啊。来到家就是客,没得哪样招待你们,随便尝点枇杷。”

男人说着就去拿篮子里的枇杷,又说:“哎呀,这个枇杷摘了几天不新鲜了,树上还有,摘树上的。”

好奇的小女孩一直在旁边听我们说话,听说要摘枇杷,不知从哪里找来一根长竹竿,我接过竹竿说:“我自己来摘。”

我对摘枇杷兴致盎然,无非是想重温一下乡村生活的意趣。摘下几挂枇杷,我们象征性地吃了几颗,味道不错,但也只是礼貌地浅尝辄止。

小女孩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见到生人一点也不胆怯,欢快地唱着儿歌。在与男人聊天中,得知是小女孩是他的孙女,儿子儿媳都在外打工。今天幼儿园放假,老伴下地去了,他在家看孙女。

谢过并告辞祖孙二人,我们继续在村寨里漫游。登上寨子后面的小山岗,凭目一望,旷原上的绿意已浓稠起来了。布谷鸟的鸣唱早已隐退到暮春深处;阳雀的娇啼声忽隐忽现。一条笔直的双向四车大道由村口横贯而过,车辆往来奔驰。

“游寨”一圈后返回小文家,只见门前水泥坪子上大家在围观着什么,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条刚从鱼塘里捉来的重约十斤的大草鱼。细雨中,主人的二女婿小周正在庭院渠边宰鱼。

小文的父亲腿有残疾,行动不便;母亲聋哑,但智力与常人无异。夫妻二人十分勤劳,几个孩子很争气,都大学毕业工作了。主人家居家3间木房,配有偏厦和厨房,右侧新建有一间砖房,是当地政府为“五保”对象—小文的伯伯所建。其伯伯今年76岁,是个孤寡老人,由于年事已高,现与弟弟一家合在一起生活。晚宴设于堂屋。土鸡、稻花鱼、红苕酒等农家酒菜上桌后,主宾便依次入席。男主人不饮酒,大女婿小潘就挑起陪客喝酒、劝酒的“大梁”。大家开怀畅饮,谈兴火热。

感恩是席间话题的主基调,这个基调是围绕小文3姐妹而展开的。德兴这个平凡的村寨,这个平常的人家何以能够飞出了3只“金凤凰”?趁着酒兴,我当场总结了几条:第一是父母的爱,父母的开明,坚定不移地将3个女儿送进学堂,完成学业;第二是女儿们的勤奋,最终实现“知识改变命运”;第三是生逢其时,是国家的惠民政策让小文一家走出贫困,让她们几姊妹走向幸福的人生彼岸,这是最为根本,也是最为核心的原因所在。我的归纳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与我一样兴奋的还有小文的大伯,只见他举杯啜饮一小口美酒后,即兴而歌:“天上星星颗颗亮,老弱残废有照顾,农民种田不交粮”……一连唱了几首,我们被感染了,或鼓掌击节,或用筷子扣碗而歌,随声附和。歌毕,他到房间里摸索出一个红色的证书和一张合影照片。据他介绍,下司镇脱贫那年,镇上的一个民间组织举办“歌颂新时代”民歌大赛,几十名民歌高手云集一堂,各展歌喉,他凭借实力,斩获殊荣。乳白色的日光灯照在他的脸上,他笑得很开心。欢声笑语飘出屋外,落在门前的沟渠里,随水流淌过村庄、田野,整个寨子都生动起来了。

当我们“兴尽而返”经过小文的姑妈家门口时,明晃晃的灯光照在门前的水泥坪上,姑妈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屋喝茶。一位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是姑妈的婆婆,已经95岁了,依然耳聪目明,交流顺畅。临别时,我们祝福她健康长寿,她更是高兴了,说现在国家政策好,大家样样都有,真想多“坐”(活)几年。

“天上星星颗颗亮”,是啊,在这个时代,小文的父母、姊妹们,包括所有勤劳善良的人们,每个人都像天上的星星,闪闪发亮。在返程的车上,我如是感慨。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精选推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