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两市破净股达423只 接近历史峰值
本文转自:西宁晚报
随着A股市场震荡下行,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加入了“破净大军”。
第一财经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截至10月23日,沪深两市已有423只个股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剔除市净率为负的情形,下同),较10月初的346家又多了77家,数量接近2022年4月下旬的历史峰值。
其中,房地产、银行板块是破净的重灾区,42家上市银行已全部破净,占比高达100%;53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破净,占比接近49%。
对此,鑫鼎基金首席经济学家胡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每轮熊市底部,基本上都可以看到破净、破发股占比达到极端值。“破净股接近历史峰值、次新股破发数量大幅增加,可以看作是市场见底的重要信号。”他称。
回顾A股历史的几次重要底部,破净股的数量、占比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出现大幅增加的现象。比如,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最低来到998.23点,当日,破净股数量达到164只,彼时沪深两市仅有1214家上市公司,所以占比达到了14%。
同样,在2008年10月28日、2013年6月25日、2016年1月27日、2019年1月4日、2022年4月27日,上证指数最低分别触及1664.93点、1849.65点、2638.3点、2440.91点、2863.65点的历史低点时,分别有165只、150只、54只、364只、455只个股破净,占比分别为11%、6%、2%、11%、10%。
而在2007年10月16日、2015年6月12日两个上证指数的最高点,全市场的破净股数量为0。
今年10月23日,上证指数最低来到2923.51点,破净股数量达到423只,占比8%,数量已经接近2022年4月27日的455只。
“破净股数量的信号有效性非常高,历史数据已经多次验证。同时,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看,按照股债收益比、破净比例、破发比例和沪指长期趋势线等多重因子的综合对比,这个历史底部信号的胜率非常高。”胡宇说。
在破净股面积持续扩大的背后,是A股的估值已经来到底部区间。上证指数的PE(市盈率)仅为12.6倍、深证成指为20.8倍、沪深300为11.0倍、创业板指为27.4倍、科创50为37.4倍。
按照上市板块分布来看,在423只破净股中,主板股票达到407只,构成了破净股的主体;另外,创业板有11只,而科创板仅有5只。
从行业分布来看,按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地产和银行是破净股的“重灾区”,其中房地产行业破净股数量达到53家,占比接近49%,其中,有6只个股市净率甚至不到0.4倍。
此外,交通运输、建筑装饰行业也分别有35只、34只个股破净,数量居前。总体来说,目前破净股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
不过,部分新兴行业也出现了较多破净股,比如,医药生物行业有21只个股破净,占比超过4%。
事实上,其中部分破净股的业绩表现良好,与股价表现相背离,比如,在这423只破净股中,有40只个股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超过1倍,尤其是一些金融股,此前,中国平安高管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就曾公开喊话股价严重被低估。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