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少一点套路,多一些实惠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
□宋广玉
今年“双11”提前启幕,“全网最低价”成为多家电商的卖点。最近,有品牌与不同销售渠道因“定价权”引发争议,内幕如何消费者不得而知,可从消费者体验看,“全网最低价”玄机多多。有的“30天最低价”竟然比不促销更贵,“先涨价再促销”仍有发生,有的优惠堪比“奥数题”……
对消费者来说,他们之所以选择在“双11”期间购物,原因之一,就是希望能通过各大电商的“双11”购物优惠,买到一些价格实惠的商品。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双11”的吸引力在于价格,在于商家及电商能够给予他们实实在在的购物实惠;对于电商来说,能够吸引消费者并让“双11”持续火爆下去,靠的也是价格,是让利于消费者。
然而,各大电商在“双11”上的做法,越来越远离消费者的预期,即便还能给予消费者一些实惠,但消费者要想真的得到这些实惠,也要费一番脑筋。比如,将心仪商品提前放入购物车,时刻关注其价格变化,然后根据“双11”期间商品售价进行比较,看看到底有没有优惠;将各种优惠劵、红包和满减等进行综合,寻找最优购买方案……如果真的有实惠,消费者费点功夫也就算了,但一些电商和商家,套路越玩越多越来越深,优惠却越来越少甚至没有。于是,近年来的“双11”人气不再像以前一样火爆,各大电商也不再公布其“双11”当日销售成绩。加上“双11”后退货量的不断增加,可以说,能够打败“双11”的只有“双11”。
其实,作为一个广受消费者认可的网络购物节,“双11”还是有着深厚消费者基础的。对各大电商来说,要想让“双11”一直火爆下去,还是要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正让利于消费者的实惠。毕竟,“双11”的拥趸,大多是价格敏感性消费者。如果“双11”期间购物不比平常优惠,甚至比平常更贵,消费者又何必凑“双11”这个热闹呢?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