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延误险,平台只赔付几张代金券,是在耍“无赖”吗?

头条 2023-10-27 00:09:15
11阅读

近日,不少消费者向媒体反映,在平台购买航班延误险后,如发生航班延误的情况,平台只赔付几张代金券,且设置使用期限。尽管并不认同这种赔付方式,但考虑到维权成本太大,多数人不会主动向平台主张权利,只能自认倒霉。受到恶劣天气、突发事件、航空管制等影响,航班延误时有发生,给旅客带来很多麻烦和损失。为应对航班延误的风险,购买航班延误险成了许多旅客的选择。可是,平台本该赔付现金,却变成了代金券,这明显是在“偷梁换柱”,令消费者无法得到合理补偿。代金券只是一种优惠券,消费时可以抵扣一定金额,且有使用人、使用时限的限制,并非跟现金一样好用,权益明显严重缩水,所以无法等同于现金补偿。而且,代金券不能叠加使用,需要分批次消费,等于增加了消费者的使用门槛。如果代金券未在限期内使用,就会作废,相当于消费者未得到任何赔付。可见,如果出现航班延误,平台只赔付几张机票代金券,并非真心赔付,而是在耍“无赖”,试图规避赔付。买过保险的人都知道,保险是一种风险约定合同,一旦出险后,保险公司就需调查真相,并按照条款,赔付相应金额的现金做为补偿。可见,现金补偿乃是保险行业的通行规则。平台拿代金券来替换现金补偿,并不符合行业惯例,且未事先清晰告知消费者,涉嫌商业欺诈行为,应视为无效。从媒体调查情况可知,多个订票平台均在机票付款界面搭售航班延误险,赔付标准只标注赔偿金额,并未说明是现金还是代金券,且将赔付代金券的保障内容隐藏很深,不易被发现。可见,这已经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给消费者埋下陷阱。而且,在面对消费维权时,平台百般推脱,拿“正常操作”“都是这样理赔的”为由搪塞。绝大部分消费者,都因维权流程过多、成本过高而放弃。对于平台的违规操作,监管部门应介入调查,勒令其进行合规整改,在航班延误险的销售页面上,必须以显著位置标注赔偿标准,明确是现金还是代金券,交由消费者自由选择。对于故意隐瞒事实,存在商业欺诈、误导消费的行为的平台,监管部门应依法予以处罚,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精选推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