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箱不准扔垃圾,做试检别忘顺民意
近日,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炮台街道一村民通知群里,多次发布“禁扔垃圾进垃圾桶”通知。通知显示,从即日起,百姓所产生的垃圾一律不准往垃圾箱里扔,用塑料袋装好放在自家门口,统一有人收或到点自行放在垃圾车上。这让相当多的村民表示费解,也令网友大呼“瞎折腾”。
垃圾箱不准扔垃圾,实在太过吊诡。据报道,街道办事人员表示“无关创卫,是在做垃圾不落地试检工作”。因为农村里,很多人没有自觉把垃圾丢进垃圾桶的习惯,垃圾丢得遍地都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街道办提出了相关倡议。
可人人家门口都出现一堆垃圾,这恐怕既没有解决乱丢垃圾影响村容村貌问题,反而还增加了收垃圾的清洁工人的工作量,可谓两边不讨好。以“文明”为由头折腾人,恐怕不是一件文明事儿。简单粗暴靠着一纸“通知”,今天整改明天规范,这不但起不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反而惹人反感。
值得一提的是,“垃圾不落地”其实有据可依。减少垃圾桶能提高整洁度,并非没有道理。比如2019年8月15日,新修改的《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其中就要求“道路上将不再出现垃圾桶”。有游客表示,上海街道上的垃圾桶数量也曾不断减少。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鼓励人们尽可能地减少垃圾制造,并通过家庭回收的方式提升垃圾处理的效率,这也更利于垃圾分类。
但前卫的理念可能会因为固有的生活习惯以及相关解释不到位而遭遇水土不服。上海就因为部分市民不断反映垃圾箱太少,后期又增加了街道上垃圾桶数量,既回应了民意,又继续实施了“垃圾不落地”政策。由此可见,做垃圾不落地试检工作方法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进行合理解释,争取民意的理解,只重视结果,则会让好意变形式主义,搞得全村鸡飞狗跳,怨声载道,实在得不偿失。
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本身是为了当地发展、民生福祉。要学会动员群众、感召群众,做好政策解释和科普,争取民意的理解。同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适时调整政策执行的程度和力度,减少骤变带来的不适,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提升获得感。
上游新闻评论员 康磊
编辑:龙春晖责编:王蓉审核:陈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