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创”“设” 知产保护边界越来越清晰

科技 2023-09-30 06:54:17
8阅读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赋能“创”“设” 知产保护边界越来越清晰

吴丹璐

本报记者 吴丹璐

如果说是设计为高质量发展插上翅膀,那么知识产权保护就是为创意设计保驾护航。

昨天,创意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论坛在2023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现场举办。作为本次大会期间唯一一场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国际论坛,本场论坛聚焦创意设计与知识产权的紧密联系,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分享创意设计与知识产权领域的案例,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发挥知识产权的价值和作用。

当前,上海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为主线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知识产权相关工作对于上海扩大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构筑和谐共生的创意设计生态将起到关键保障作用。

“知识产权行业正是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范征介绍,“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后,知识产权与产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也不断完善。

在许多新兴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边界越来越清晰。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高级法官王静在论坛中举了一个生动的案例:一名程序员,过去曾在某著名软件公司任职,离职后,利用“前东家”的源代码自己开发软件,并放到市场上盈利,是否涉及到侵权?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由于核心源代码属于商业机密,程序员不仅侵权,还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王静介绍,上海知产法院的数据表明,技术创新成果权属案件中,涉及专利权权属纠纷的占比63%,涉及专利申请权权属纠纷的占比30%,涉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权属纠纷的占比7%,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权属纠纷的占比越来越高。好消息是,上海知产法院近7年来技术创新成果权属案件中,三分之二的案件原告胜诉,对知识产权进行了有效维护。

当前,国内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屡屡出现,知识产权赋能产业并不是一句空话。在圆桌讨论环节,不少来自产业界的人士呼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服装设计行业为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袁蓉表示,由于服装设计抄袭门槛较低,实际维权过程常常十分困难。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迁表示,这一类知识产权保护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解决方案,比如,如果服装设计能够达到作品的要求,可以向有关部门进行作品登记,获得证书,而且上海目前对此有鼓励政策。但问题在于,中小企业或者个人服装设计师对这些法律法规并不熟悉。“我们希望政府或行业组织,应该向设计师、中小企业开放更多途径,提供教育培训,这样才能促进上海作为设计之都的长远发展。”王迁建议说。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精选推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