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兵员融入集体更快速了
本文转自:解放军报
新同志归属感不强怎么办?联勤保障部队某旅有实策——
补充兵员融入集体更快速了
■本报记者刘宝瑞毕笑天 通讯员薛浩
“热烈欢迎新同志!”近日,联勤保障部队某旅运输营热闹非凡,86名补充兵员前来报到。看到连队补充了新力量,最近一直为任务出动率发愁的三连指导员张玉博长舒一口气。
“曾经,补充兵员的管理是个大难题。”张玉博对记者说,近年来,随着旅里任务不断拓展,运输线也越拉越长。为达到任务要求的出动率,他们经常从外单位借调兵员进行补充,单位内部的人员跨地域配属也屡见不鲜。但随着人员的频繁流动,一些问题陆续浮出水面:有的同志怀念老部队,对新连队了解不深、归属感不强;有的只和同批补充兵员玩在一起,和其他同志沟通不多、交往很少;还有的感觉自己是“外来户”,到新连队干工作使不上劲、插不上手……
“拉长运输线,先得拉近‘感情线’。只有让补充兵员尽快融入新集体,密切彼此关系,增进战友情谊,才能提高连队凝聚力和战斗力。”该旅政治工作部主任介绍,旅党委一班人在深入一线调研摸排情况,倾听基层官兵心声后,决定在全旅推行“三带”工作模式:“知兵爱兵带温度”,要求基层骨干掌握补充兵员的家庭、单位信息,常态组织恳谈会,亮特长家底、晒军旅历程、谈困难诉求,建立“思想档案”,列出“困难清单”;“赓续传统带感情”,扎实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组织补充兵员学习旅史连史,引导他们学习先辈事迹,增加对新单位的了解和认同,增进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身先士卒带担当”,要求老同志在训练工作中以身作则,对新同志指导帮带,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精准定岗,规划成长路线图。
刚补充进入连队的战士小谭,参加驾驶训练的积极性一直不高。在和小谭原单位取得联系后,张玉博了解到,小谭原本是重装车驾驶员,一直申请开头车,但因为性格急躁未能如愿。调整单位后,他得知自己仍然开不上头车,心里有些失落。
“想开头车,得先服众,刚刚列装的半挂车和重装车性能相近,连里打算让你去做教员。咱说好了,等你的学员合格了就让你开头车。”一天晚上,张玉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小谭,小谭难掩内心喜悦连连点头。
在极其需要耐心的教员岗位上,小谭积极备课、悉心跟教,心性得到充分磨练。第二年,他不仅顺利当上了头车驾驶员,还在留队申请书上写道:“我的努力在这里得到认可,我愿意在这里接着干。”看到这句话,张玉博倍感欣慰,在心里默默为旅党委出台的举措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短评
把官兵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
■刘志强
上面两篇报道,都与“破圈”有关。客观来讲,人具有社会性,在社会生活中总要与他人打交道,一些志同道合、爱好相近者会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一个个“圈子”。但这在讲求五湖四海、官兵一致、集体利益至上的军营,却是加以警惕和抵制的。
须知,“圈子”具有排他性,会不经意间造成远近亲疏,这与培养甘苦与共、生死与共的革命情谊,巩固和发展团结友爱和谐纯洁内部关系的要求并不相符。部队担负着特殊使命,执行着特殊任务,如果战友们平时不能相互了解信任、默契协作配合,不能拧成一股绳,那么一旦执行任务、走上战场,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从何而来?
现实情况是,由于成长环境不同,新一代年轻士兵往往把训练、工作、生活分得很清楚。在休息时间,喜欢社交的就呼朋引伴,或组团打游戏,或扎堆聊天;不擅长社交的就一个人宅着,沉浸在“一人一机一世界”。对这些新特点新情况,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坐视不管,必须辩证分析、综合施策。
官兵关系是军队内部关系的基础,事关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巩固和提高。我军之所以能够保持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与战友之间亲如兄弟的革命情谊是分不开的。当前,部队练兵备战逐步走深走实,各项任务压茬推进,各级更要在密切内部关系上下大力、做实功,把官兵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汇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正能量。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官兵关系搞不好,主要是带兵人的根本态度问题;如果内部关系搞不好,主要是战友之间的感情问题。只要从这两个问题入手,很多看似棘手的难题,也就不难破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