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遗产监测 用上“黑科技”

国内 2022-11-05 06:27:12
3阅读

本文转自:南湖晚报

大运河文化遗产监测 用上“黑科技”

2022年度浙江省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培训班在嘉兴开班

N见习记者 范宇 通讯员 李晓明

本报讯 在我国55项世界遗产中,浙江占了4项,分别是杭州西湖、衢州江郎山、京杭大运河和良渚古城遗址。

为推进省内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监测管理工作,此前在10月31日,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系统上线,11月3日,为期两天的浙江省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培训班在嘉兴开班。此次培训班由浙江省文物局主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嘉兴市文物局协办。

为什么要进行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监测研究室主任傅峥嵘说:“各个地方的世界文化遗产经过千百年,保存状况怎么样,管理保护状况怎么样,出现损害如何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补救,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系统化和大规模的调查勘探来解答,所以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监测是很有必要的。”

记者了解到,文化遗产监测能细分为七个大类,90多个小类,包括文物环境监测、文物本体病害监测、文化遗产安全监测等方面。

“除此之外,文化遗产监测也关系到遗产所在地和主权国的国际形象,因为文化遗产监测水平能够很直观地反映出遗产所在地的遗产保护水平。”傅峥嵘说。

在培训班上,来自省内杭州、宁波、绍兴等不同地市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负责人都介绍了当地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点的监测情况,分享了当地的监测经验,嘉兴市文物保护所馆员张谦也对嘉兴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进行了展示说明。

大运河嘉兴段属于京杭大运河——江南运河段,是沟通太湖和钱塘江两大水系的主动脉,全长约110公里,占大运河遗产河道总长度的十分之一,其中有长虹桥和长安闸两个世界文化遗产点。

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大运河嘉兴段,我市建设了3个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分别是大运河嘉兴段遗产监测预警系统、长虹桥安全监测处置多跨应用场景和大运河嘉兴段守根护脉应用场景。

10月31日,大运河嘉兴段遗产监测预警系统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该系统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标准建设,通过监测设备,整合气象、水利、生态环境等多源数据以及遗产基础数据,制定符合大运河嘉兴段特点的监测指标。

“下一步,平台将在监测工作中推广使用,同时会完善与国家、省平台的互联互通,并纳入嘉兴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张谦说。

长虹桥安全监测处置多跨应用场景主要应用于嘉兴市最大的石拱桥长虹桥的保护管理,用于预防船舶撞击和监测桥体沉降。

而在大运河嘉兴段守根护脉应用场景里,嘉兴市本级所有的不可移动文物都纳入了巡检体系,在手机端可以进行文物巡检、事件上报、任务派发、数据实时统计、文物执法、跨部门协同处置等工作。

“在未来,我们会持续向文化遗产监测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前进,推广使用前端智能设备,推动嘉兴的文化遗产监测迈上新的台阶。”张谦说。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精选推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