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打破 “沉默期”!国寿集团举牌背后的华融故事!

财经 2021-11-26 22:57:15
294阅读

发债、增资、密集清退非主业股权、回归主业?作为四大不良资产处置公司(AMC),中国华融的近期动作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关注。

尤其是当其发行了年内四大不良资产处置公司(AMC)中最大的一单金融债券后,再要引战增资,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20亿元,这一举动着实让市场为之一震。

缺钱,还是重启计划?很容易引发热议。

在华融引资的名单中,出现一家头部保险公司的名字——中国人寿。作为“国家队”的一员,时隔8个月后的举牌大动作,也将华融增资背后的一系列故事拉回到眼前。

休眠10个月

举牌华融打破“沉默期”

11月24日,国寿集团发布关于举牌华融H股的公告显示,公司通过QDII账户出资方式参与华融非公开发行H股。交易完成后,国寿集团持有华融H股股票占其H股股本的比例将从0上升至7.2609%。

作为一次不小比例的举牌动作,国寿集团的这次举牌意义并不寻常。单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的信息看,险资举牌长期处于“休眠”,已达10个月,自上一次和谐健康发布举牌万达信息(300168,股吧)后,再也没有公司发布举牌的公告,有的只有两份终止公告。

如果按照农历年算,这次国寿集团举牌,应该算是2021年险资举牌的第一例,打破了险资举牌的沉默。

回到国寿集团,这次举牌其实距离其上次举牌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股吧)已有一年多。在此期间,国寿集团旗下寿险子公司国寿寿险也进行了三次举牌,一次是举牌广百股份(002187,股吧)、一次是举牌万达信息,还有一次是增持并举牌中国工商银行,从相隔时间看,也都有一年多。

尤其是在举牌广百股份、万达信息宣告中止后,险资举牌上市公司的动作,似乎都出现了“停滞”,让2021年的险资对资本市场举牌显得冷清。不过,从背后原因也不难分析,这与时下资本市场有很大的关联性。

据统计,2020年,险资举牌次数达23次,创近五年来的新高,而这样频繁的举牌,上一次还是发生在2015年时。有分析称,2020年的举牌高潮,除了监管对险资举牌的放宽外,还有资本市场的变化。

2020年年初,受疫情影响,资本市场出现了巨大的波动,但随着国内疫情慢慢得到控制,生产经营开始恢复,资本市场开始回暖。当时,监管明确表示,鼓励保险资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支持保险资金通过新股配售、战略增发、场内交易、资管产品等方式投资资本市场,举牌险企掀起小高潮。

不过,今年以来,资本市场的表现并不及预期,这一点从上市险企的三季报及举牌动作就可看出。而此次国寿集团举牌华融,打破了市场的沉默。

“补血”千亿

弥补千亿亏损窟窿?

聚焦此次被举牌的华融,需要回溯其不平凡的过往经历。

作为四大不良资产处置公司(AMC)之一,华融在经过掌门人被查之后,沉默了一段时间。但今年,尤其是自6月份以来,华融的动作却没有停歇,似乎一直在为恢复做努力。

11月17日,华融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国华融第十三次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内资股及H股的议案》,中国华融拟发行内资股392.16亿股,H股19.61亿股,发行总规模411.77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420亿元人民币。

420亿元不是个小数目,这并非是华融募资的开始。在公布这次增资的前一天,也就是11月16日,银保监会官网显示,同意中国华融发行金额不超过700亿元(含)人民币的金融债券。

700亿元!2021年首家获批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金融债的公司,获批发行的规模也是四大AMC中迄今为止的最大金额。

700亿迭加420亿,1120亿元的资金,如此大额的增资,到底是为了什么?在今年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华融曾有透露。

华融副总裁王文杰曾在2021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透露,“公司正在通过引战增资有效补充资本,通过转让子公司股权等机构瘦身措施缩减资产规模,通过压降风险资产、低效资产减少对资本的占用,努力修复公司资本充足指标。同时,经与监管机构沟通,公司已向监管正式申请增资到位前给予阶段性监管容忍期”。

补充资本、修复公司资本充足指标,或许才是根本。

数据显示,2020年,华融实现营收1017.32亿元,较2019年同口径收入减少7.5%;净亏损1062.74亿元,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029.03亿元。2021年上半年,华融实现营收460.63亿元,同比增长0.8%;实现净利润16.24亿元,同比增长105%,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8亿元。

千亿的亏损,怎么能是说补就能补回来的呢。为此,增资、发债,是其必行的路。

“瘦身减肥”不断

回归主业加快转型?

增资、发债,是“补血”最直接的方式,而华融的动作不仅如此。在筹划补充资本的同时,华融也在不断 “瘦身”,以通过回归主业的方式让自己快速轻装上阵。

据悉,今年6月以来,华融已经相继宣布出售5家子公司股权。

6月29日,华融宣布拟出售华融交易中心79.6%的股权;8月2日,其宣布拟将华融消费金融70%的股权进行转让,并对华融信托实施股权重组;9月份,华融再发布公告拟将华融证券71.99%的股权对外公开转让。

截至目前,拟宣布出售的资产中,华融交易中心已确立受让方为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华融消费金融和华融证券已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转让。

除此之外,11月17日,华融对外宣布,将清仓所持华融湘江银行股权,而这距其入主华融湘江银行已达11年之久。需要注意的是,这也是四大AMC中首家宣布放弃银行牌照的资产管理公司。

不断清掉手中的股权,不断进行瘦身,背后也有很多无奈。华融在回答近期公告有关问题时表示,在监管部门“回归本源、聚焦主业”的指导下,中国华融积极回归主业,加速推进机构瘦身。

“转让华融金融租赁及华融湘江银行股权以及此前已披露的转让安排,是落实监管要求的具体举措,是稳步推进机构瘦身、优化业务布局、全面聚焦主责主业的正常股权转让行为。公司出售金融子公司股权,有利于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在优化不良资产主业资源配置、巩固公司主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方面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关金融子公司股权转让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后续如有进一步进展,公司将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华融旗下还有一家保险经纪公司华融保险经纪。

对于未来,华融称将立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功能定位,按照回归本源、聚焦主业的既定发展战略,深耕“大不良”,加快不良资产主业转型,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持续将高质量发展新华融建设向纵深推进。

资产负债端承压

险资需寻找新出路

再看这次举牌,国寿集团的这次动作,应该算是“国家队”出手帮扶的一次行动。要说对于国寿集团本身投资等方面的影响,据内部人士透露,并不大。

据悉,在今年国寿寿险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投资管理中心负责人张涤称,作为一个长期投资者,中国人寿始终坚持“守正、前瞻”。守正即,尊重寿险公司规律,把握资产负债的关系,做好资产配置;前瞻即,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和导向,在投资上能够做一些前瞻布局。

而当国家在鼓励各大央企要回归主业时,经历过波折的华融也不例外。为此,一边是作为股东的国寿集团,一边是作为“国家队”的资金代表,国寿集团此举并不意外。

当然,从今年的发展看,各大上市险企倍感压力。除了负债端的保费增长乏力外,面对波折不断的资本市场,险资也是如履薄冰。

此次举牌,为了华融,也是为了险资自己。(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来源:和讯网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精选推荐

随机推荐